开栏的话: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面对磨难,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省委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的精神和力量。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栏目,集中报道这样一批人物和企业典型。
春暖花开,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生产线开足马力。3月中旬完成省市的调拨任务后,国外疫情日益严峻。“一口气都没有歇下来过。”公司总经理林焰峰说,到4月初,已有余万只口罩发到国外,需求还在上涨。门口每天都停着大大小小十几辆车,等着运货。
就在公司所在地杨村桥镇上山村委会附近,一片9.83亩的土地已打好建筑基坑,脚手架正迅速往上攀升。6个月后,这里将成为朝美日化的新车间。此次扩建将把朝美日化带上20条生产线并行、日产KN95防护各类口罩再添30万只的发展新阶段。
杨村桥镇专班成员督查“先行用地”推进情况
以3倍工资迅速召回员工,率先承诺口罩出厂不涨价,完成每日40万只口罩的调拔任务,到如今口罩漂洋过海、远销国外……回想疫情发生以来一幕幕,朝美日化遇到了太多想不到,也实现了太多不可能。
85后林焰峰是朝美日化的总经理、公司党支部书记,一身运动装,满脸络腮胡,说话做事风风火火。
1月20日,林焰峰对这个日子记忆深刻:“下午还在开年会,本来打算会后就放假了。”就在年会当中,不断有经销商、业务员、政府单位打电话来,询问工厂是否有口罩储备。
林焰峰当机立断召开管理人员会议。半个小时后,公司以3倍工资召回员工的通知层层下发,当天就召回附近员工80人,第二天到岗人数达人。
“朝美”此前生产的口罩,八成以上供工业企业使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工厂必须马上调整生产线。记者在车间里发现,与疫情之初相比,生产线上多了“身材”娇小、带有卡通图案的儿童口罩。“市场上有需要,我们就及时研发生产。”机修工汪高建说。
朝美日化抓紧生产口罩
更改一条生产线路,从重新组装生产配件到调试完成进入常规生产,以往至少需要5天。面对医用防护口罩激增的需求,汪高建带领的机修团队,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5条生产线路的改造。
保供应最紧急的时候,董事长林锦祥一天只睡两个小时,车间主任日行5万步,一线人员坐下就睡着了……林焰峰说,大家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多生产一只口罩就能给防疫前线多送一份物资。正是靠着这种拼劲和信念,朝美日化的国内口罩日产量从最早的两万只达到后来的40万只。
为了让员工安心,公司不仅吃住全包、3倍工资全付,还每天额外补贴元。
这些天虽然本地疫情趋于平稳,但朝美日化厂区周围依然连设三道岗,查验健康码和体温。驻企服务员每天都会来厂区,市场监管局、公安、经信局等多个部门派专人驻点,随时解决物流、质量、人员管控等问题。
“如果没有政府部门、上下游兄弟企业的帮助,或许就迈不过去了。”林焰峰最大的感触是“全靠大家齐心合力”。
林焰峰感动于那些雪中送炭的温暖——
员工要上岗,当地政府全力协调,朝美日化才能包下3幢宾馆,余名员工由专车接送两点一线。工厂劳动力紧缺,建德市的近名党员干部三班倒驰援,连续进车间23天,原本对手工一窍不通的他们变成了“熟练工”,人均制作口罩个,平均25.5秒能完成1个口罩的贴棉工序。
志愿者帮助搬运物资
得知朝美日化产能受限,杨村桥镇立刻成立专班,帮助落实杭州市的新举措——对于疫情防控需要紧急使用的土地,可以先行用地,并在疫情结束后6个月内完善相关手续。3天不到,专班就帮公司就拿下了土地紧急征用、平整和杆线迁移等事项,厂房设计等前期工作也同步推进。
从最开始发出不提价、春节不停工承诺,到如今迎来大批外贸订单,林焰峰总结,这是因为朝美日化保持着单纯的初心。“每一次我们都没想太多,就是国家有需要,那么我们就倾尽全力扑上去,尽力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所以在磨难和挑战面前,总能得到各方帮助,让我们能应对它、抓住机会。”
大练兵也锻炼出了敏锐性。这段时间,朝美日化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