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两会观察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代表委员探寻杭
TUhjnbcbe - 2025/6/6 21:38:00

-02-:38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唐骏垚

年杭州市“两会”正在进行。

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省两会报告中的这些热词,正在杭州两会中一一落地、落实、落细。关于“城市竞争力”的意见、建议乃至争论,更是在各个会场中此起彼伏。

毫无疑问,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已然让杭州这座城市有了质的飞跃。频繁飞赴各地的代表委员们笑言,现在不用再介绍杭州是离上海多么近的一个地方,杭州就是杭州。

然而,站上世界舞台的杭州,目光更远,志向更大。在顺利迈入GDP“万亿方阵”之后,杭州靠什么支撑高速发展?对标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杭州的距离还有多远?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杭州新动能在哪

翻开杭州市政府两会报告,过去一年,杭州的成绩跃然纸上。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长21.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

但对照GDP“万亿方阵”列表,杭州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杭州与其他城市年与年GDP及增速比较

在这张表单中,杭州经济总量依然位居“万亿方阵”全国前十,但往前看,标兵仍在远方——杭州的增速未能超越武汉、成都,与深圳差距更大;往后看,追兵越来越近——南京始终紧追杭州之后,无锡、长沙也先后破万亿,且长沙预计增速高达9%。

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不进则退。对此,杭州有着清醒的认识。年政府工作报告剖析得很直白:“我们也清醒看到杭州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尽心竭力加以解决。”

高质量、现代化、以亩产论英雄……在明确了大方向之后,杭州具体要怎么干?

以“最多跑一次”为突破口

将改革进行到底

“要以‘最多跑一次’为突破口,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在杭州市两会上,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通过提升政府办事效能、优化政府服务,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的生态环境。这正是一个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杭州市政协委员、江干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明说。

作为省会城市,杭州是“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当仁不让的排头兵:不动产登记60分钟办结,闻名全国;累计归集59个市级部门的多亿条数据,让“一次不用跑”成常态;年,这座“移动支付之城”还要全面升级为“移动办事之城”……

但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吴伟进认为,横亘在办事流程中的“肠梗阻”“断头路”仍然不少。“要进一步减流程、减环节,尤其是加快搭建数据共享‘一张网’,加快横向纵向系统集成,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而在杭州市人大代表、余杭区长陈如根看来,目前杭州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老百姓个人获得感更多一些,企业很多事项还没法跑一次就办成”。

作为一区之长,陈如根与企业接触较多,深知企业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期待。“从长远发展看,推进商事登记、投资项目审批等领域改革,让企业办事更方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更大!”

他建议,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让企业办事更方便。“要加快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多证合一与证照联办事项全覆盖、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天等举措,这都是切中企业现实痛点的举措!”

高新区(滨江)徐青青摄

以数字经济为核心

传统优势产业“同步走”

作为“移动支付之城”,以及早在年就提出以信息经济为“一号工程”的城市,杭州的代表委员们对“数字经济”这个名词显示出极大的热忱。

“报告提到,要高水平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我认为,只有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杭州才能在未来世界城市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杭州市人大代表、巨星集团董事长仇建平说。

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中,杭州无疑成为“互联网+”的代表。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已连续12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速,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

但杭州市人大代表、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吴建荣认为,杭州的步伐还要加快,要有更强的前瞻性。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这些刚刚崛起的新产业方向,几乎各大城市都在追逐。“要紧紧抓住世界新经济、新产业的风口,不仅要明确方向,更要拿出实际举措,落实人才、政策和产业布局,才能始终保持在新经济领域的首位度。”

而在数字经济之外,杭州市人大代表、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茅建荣建议,杭州也要进一步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让传统优势产业成为杭州的另一大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关键是制造业,只有制造业崛起,才能实现中国梦,才能实现伟大复兴,杭州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学习“浙大经验”

迈向更高层次国际化

增强城市竞争力,如何弥补“城市国际化”这块“短板”,又再度被代表委员们摆上了桌面。

“杭州打造世界名城,必须加快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杭州市人大代表、兴耀集团党委副书记鲍雄亮说。当杭州提出打造“世界名城”目标之时,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了国际城市的竞争之中。而现实是,即使与邻近的上海相比,杭州也有不小的差距。

“每个国际知名城市,都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杭州提升国际化,就要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杭州市人大代表、萧山区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工程师沈奇建议,要连通从上游富阳、滨江、萧山直到大江东的交通走廊,让钱江南岸相关区域连成一线,培育集聚拥江发展产业大走廊。

而浙医二院党委书记陈正英则贡献了一条“浙大经验”,可以更好地解决杭州要“怎么干”的问题。“要迈向国际化城市,一大路径就是和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城市去对标。杭州可以对标瑞士等欧洲城市,对标发展指数、文明程度、民众幸福指数等数据,寻找差距。就像浙江大学一样,在不同的时间点和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世界级名校对标,通过标准化后的数据来看齐。”

打造全球人才集聚“制高点”

建创新活力之城

人才,人才,人才!无论是探讨如何打造数字经济,还是探讨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最后讨论的焦点,都聚焦在“人”身上。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高水平’,进一步转换动能和增进城市发展能级,关键的要素还是人才。”杭州市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说。

世界发展史反复证明,谁拥有创业者,谁拥有年轻人,谁就是竞争力和快速发展的引领者。“杭州必须开辟新时代人才发展的全新境界、为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奠定坚实的基础。”他建议,杭州要建设全球人才集聚的“制高点”,瞄准世界级的、全球最高端的人才,建设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平台吸引人才,大力构建人才发展的“保障系统”和人才环境的“生态系统”。

打造人才高地,不仅可以引进学成的国际人才,还可以自己培育国际人才。杭州市政协委员、建德市乾潭初中副校长王才洪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他建议,杭州要进一步吸引国外学生赴杭留学。“用优越的地理环境、厚植的互联网基因、活跃的民间资本,以及高效的政府服务,留他们在杭州创新创业,这也是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手段。”

接连两天的讨论,杭州市人大代表、余杭区南苑街道高地社区党委书记施雪龙为现场热烈的讨论气氛所感动。“今天的杭州,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会的城市。相信只要我们抓住这个风口,再过十年,杭州在全球城市竞争中,一定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一名杭州人,我很自豪!”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会观察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代表委员探寻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