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力推动以青年回乡和乡贤回归为重点的“两进两回”,全面推进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建德市钦堂乡正朝着“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的目标大步迈进。
碧绿的山谷中,古树守在村口,农房依次排开,道路宽敞整洁,炊烟袅袅升起,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目之所及皆是风景。
建德市钦堂乡地处富春江畔,环境幽雅,人杰地灵。钦堂乡是建德离杭州最近的乡镇,杭千高速(安仁出口)、临金高速(安仁出口)穿境而过,是建德融杭接沪发展的桥头堡。
“乡村很美,但还要宜居。”钦堂乡党委书记金鹏飞说:“既要看得见文化、留得住乡愁,又要引得进、留得住人才,带得动致富,推动产业发展是关键。”
90后农创客王运放弃杭州稳定的工作,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在她心中,回到钦堂乡,是因为“在这片广阔的田野,有梦想在等我实现”。她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实现了从单纯卖大米到卖文化、卖故事、卖风景、卖体验的转变。
钦堂乡通过培育本地农创客和招引“新农人”回村“两条腿”走路,设计出项目“菜谱”,招引“新农人”进村。如葛塘村以70亩的小香薯基地、60亩的无花果基地、亩的茶叶山以及渔场等产业项目,以固定分红模式与村集体进行合作,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既为村集体增收万元,也为村民增收提供就业岗位,还培育了一批电商达人、直播红人等数字化营销人才,以党建为牵引,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聚焦三产融合,聚力美丽宜居。钦堂乡秉持“高”定位,打造“强”链条,聚力“美”环境,实践“新”理念,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描绘活力涌动、景美人和、诗意栖居的美好图景。
深耕文旅融合留住浓浓乡愁
“白水青山结小亭,茂林修竹环精舍”。在建德市钦堂乡葛塘村通儒岭,有一条南宋时期的古道,名叫通儒古道。通儒古道两侧都是竹林,人行其间,颇能体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诗意。何为“通儒”?葛塘村党总支书记黄向阳说,百年前,从临安府、桐庐、分水等地的儒生们,就是通过这条古道,前往严州府求学。
以德树人、以文化人。近年来,葛塘村深耕文化资源,凝练出通儒文化、耕读文化、孝道文化等一批珍贵的地域文化,助力乡风文明遍地开花。
黄向阳说:“葛塘村以‘德文化’教育为切入点,老百姓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美丽经济建设打好了基础。可以说,我们最骄傲的不是基础设施的大幅提升,而是我们农村老百姓理念上的提升。我们的老百姓,更加好学,更加自信,更有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怀。”
如何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强村富民”道路的一种有益探索。
黄向阳认为,正在发展的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都需要文化来为产业提供支撑。“老一辈的农民,对土地有感情、有敬畏之心,这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力量。”黄向阳说,“产业里融入文化,是最长久的。”钦堂乡深度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特色农耕文化,以水稻种植为切入点,建设农耕主题研学基地,围绕农耕文化、科普教育、采摘体验等方面,创新设计研学课程,让研学游产业热起来。
依托通儒葛塘美丽环境、历史文化和李叔同《送别》的美丽意境,钦堂乡策划“跟着音乐去旅行”系列文旅活动,打造音乐乡村,形成特色音乐旅游目的地。
乡情乡愁成为乡村精神文化创新的原动力。钦堂乡深入挖掘乡贤人才资源,引导乡贤回村任职、回乡投资,把乡贤资源打造成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钦堂乡建立起动态的乡贤人才数据库,通过举办商会年会、回乡投资洽谈会、乡贤座谈会等形式,梳理出乡村振兴项目28个,争取乡贤对家乡的支持和反哺。
钦堂乡乡贤联谊会会长范生土从部队退休后,动员外甥胡勇军回乡共同投资建设了“隐湖”特色民宿,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也圆了他的故乡情结。范生土说:“这方水土养育了我们,我们对这一方水土感情也很深。我们在庙前村开展乡贤联谊敬老扬善活动,每年对70周岁以上村民进行慰问,当好向上向善、滋养乡风的楷模和榜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立足禀赋优势做大做好“蛋糕”
春末夏初,位于钦堂乡蒲田村的稻舞田间农耕文化园一派勃勃生机。再过几个月,这里的彩色稻米即将迎来有数千位游客参与的“狂欢派对”。
“我们已经连续6年举办‘稻舞田间’国际稻香节,打响‘稻舞田间’品牌。”建德市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运说。凭借“稻舞田间”品牌,3年来已吸引游客2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50余万元。借助党建联盟,深化党组织联乡结村、组团包干,把农产品推出去,把消费者带进来。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钦堂乡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特点和现实条件,打出特色牌,唱出拿手戏。
钦堂乡聚焦乡村振兴,以“链组党建”为主抓手,以党建联盟为纽带,牢牢立足当地优良的资源要素,做大做强现有的农业品牌,同时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依托产业化带动、数字化赋能,持续实施农业旅游设施“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据统计,近3年来,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依然吸引游客2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多万元、农产品销售0余万元。
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钦堂乡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成立专家工作站,通过水稻品种优化、保优栽培等手段,提升自主创新力和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大农村新业态党组织覆盖,加强农创青年人才政治吸纳,建立电商人才实训基地,已培育近百名电商达人、直播红人等网络营销人才。
探索农业增产提效,钦堂乡依托数字赋能,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手段,有效整合粮食产业生产、加工、仓储、销售、服务五大环节数据资源,形成“一个驾驶舱、N个生产、营销应用建设”的粮食产业数字化平台,实现农机化、数字化应用深度融合。钦堂乡粮食功能区亩,其中建坤农业种植水稻亩,机械化率达80%,被列入省级粮食功能区。
与美丽经济相对应,钦堂乡的工业经济也在快速发展。
浙江钦堂钙业有限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吴锦燕从法国留学归国后,也选择回到钦堂乡。“我发现我们的产业是很有潜力的,希望在未来5年内,能够向更高端的产品去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并逐步向下游产业延伸。”
钦堂乡碳酸钙资源丰富,被称为“华东地区重钙生产基地”。为了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钦堂乡按照统一标准、提档升级要求,推进产业规范、集聚发展,计划引进高端碳酸钙下游产业链,提升工艺,加大环保力度,提高下游产品附加值,建设碳酸钙高端产业园。并深入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通过LED光电产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建设,实现产业配套集群发展,打造“工业经济新高地”。
共建共治共享筑梦未来乡村
“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至关重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全乡上下形成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钦堂乡相关负责人说。
钦堂乡以党建为引领,做强乡村产业链促共富。建立了由“村集体+农业企业+农民”构成的服务体系,形成以村集体为核心、农业企业为技术支撑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把发展和培育有偿社会服务作为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来抓,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村集体围绕增收、面向农民、服务农村,创办领办各类服务实体。目前,钦堂乡蒲田村已成立蒲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生产能手带头,组织全乡闲置劳动力成立修剪队、施肥队、打药队、插秧队、采摘队等为周边农民提供全产业技术服务,并按农业收成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将个人收益与农业增值深度捆绑,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企业赢利、消费受益、政府省心的多赢局面。
同时,大胆尝试以村经济合作社凭土地入股的新模式,集约开发土地资源,规模发展产业,让从传统种植业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既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年底分红,又可以到农业企业打工获酬,实现多渠道、多门路增收,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的共富新路子。
当然,共同富裕,不只意味着“口袋里有钱”,还要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均衡的社会公共服务,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
乡村振兴,廉洁先行。钦堂乡聚焦基层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充分发挥村级监察联络站的作用,深化村级监察“双固定日”活动,建立项目监督中心,重点打造清廉品质工程,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文化软实力。从塑造乡风文明、推进“钦亲清情”“德治理”攻坚项目、构建清廉村居着手,形成有钦堂特色的乡村治理品牌。
优化人居环境,钦堂乡深入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完成入乡口改造提升,小镇客厅即将完工,着力彰显大气美观的集镇品位。同时全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深度谋划清渚溪流域(钦堂段)综合治理工程,打造一批特色亲水景观及文化节点,提升群众亲水宜居体验,丰富幸福河湖内涵。钦堂乡先后获得国家卫生乡镇、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达标乡镇、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等荣誉。
专家点评——
农村要发展,关键在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准发展路径,特别是以项目为抓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目前,钦堂乡通过培育乡村旅游新亮点,打响美丽经济钦堂品牌。突出村庄特色,挖掘民宿、研学等乡村旅游产业资源,建成稻舞田间基地、维好多猕猴桃小香薯基地、无花果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打造集果蔬采摘体验、山野游览健身、登山观光眺望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等,丰富了现代农业内涵,促进了农旅融合发展。
钦堂乡打造的“稻舞田间”品牌,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和相关人才。接下来,建议钦堂乡可以把焦点更多地放在品牌打造上,延伸文旅品牌的影响力,拓展旅游市场半径,使文旅深度融合带动更多百姓致富。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招商,编制相关标准,建立相关配套设施,打造全域公用品牌。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继强教授)
(责任编辑:高原)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