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国内消费数据“黯然失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汽车销售额同比下降37%,家电下降30%。
在此背景下,提振消费成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8日,已有16个省市区近50城推出消费券政策,金额从数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其中,进入四月后,佛山、杭州、嘉兴等地已迎来第二波“红包雨”。
哪个地方表现最突出?消费券又会带来多大作用?围绕这些问题,我们选取了其中信息披露相对完整、以政府为主导发放消费券的47个城市进行梳理。
杭州力度最大,10城发放过亿
消费券,简单来说是政府提供的消费补贴。它作为一种一次性或者暂时性的收入,往往被用来作为刺激消费的工具。3月以来,各地密集发布消费券政策,发放时间集中在3月到6月。
从政策内容来看,杭州不仅是所有城市中红包最大的,还是最会玩的。据介绍,在4月3号到5月31日,其消费券将翻倍狂欢。还有的城市会利用大数据即时调整投放类别和金额配比,实现“精准投放”,比如浙江绍兴和广东佛山等。
从发放规模看,发放金额最大的城市当属杭州,由政府补贴5亿,商家优惠额度11.8亿,总额预计达16.8亿元,4月1日还增发了万元。杭州市下辖的萧山区、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等也各自推出消费券政策,发放总额约为万元。整体来看,浙江也是所有省份中地方参与最积极的。
从类别来看,47个城市中,超过80%的消费券涉及餐饮业,其次是旅游业,占比达到42.5%。此外,零售、住宿、体育等也是此轮消费券热潮中重点照拂的行业。
而从支付平台看,各地消费券以电子形式为主,需要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