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通讯员邵慧婷方祺建德报道组李牡娇
“夏天一干旱,村里水库和井里都没水用,下雨天又黄又浑浊,现在我们这里也能喝上新安江的水了,是有点甜的。”建德钦堂乡庙前村的陈大伯在水池旁边洗菜边说,水龙头里哗哗流出清澈的自来水。
庙前村距新安江自来水厂有60多公里。主题教育期间,覆盖91个村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新安江管网延伸工程”正全力推进,延伸城镇管网7处、改扩建乡镇管网4处、新建改造提升单村供水处,现已完成80%,11月底将有14.38万村民喝上优质放心的自来水。
该工程是建德市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建德市通过市领导领衔直管、水利局和水务公司包干负责,多次深入三都、李家、大同等偏远供水站,看水量、查水压、测水质,为每座深山供水站“做体检”,消除净水设备不达标、管理不到位等单村供水“盲区”,全速推进个单村供水站的改造提升和实时监测计划,高标准保障“龙头”水质,解决城乡同质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城镇管网延伸不到的“山区村”,则采取单村提升工程。三都镇寿峰村的里陈供水站海拔多米,供水涉及户人。今年8月新建了供水站,包含清水池、无阀过滤池、消毒设施、管理房等净水设备,并由水务公司进行专业化统一管理,消除长期以来城乡水源水质、设施维修等方面的“差别待遇”。
“建德是丘陵地貌,农村大多供水分散、设备简陋、管理难,以前解决‘有水喝’,现在要‘喝好水’,就需覆盖最远的村,在山顶也要建好管理房。”建德市水利局副局长郑朝红说。
“水质波动毫厘,监测感应千钧。”水质变化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饮用安全,时刻牵动着供水部门的心。在饮用水安全方面,建德市还投入万元设立“互联网+”农村饮用水运营管理中心,目前已有6个乡镇水厂、个单村供水站全网接入智能一体化平台。运用云技术24小时远程监测自来水的余氯、pH值、浊度等,实时反映在运营中心的指挥大屏上,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预警反馈、自动加药”,饮用水卫生安全事故减少90%以上,老百姓“喝好水”的踏实感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