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徐婷
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向社会发布了年“诚信之星”。此次发布的“诚信之星”包括3个集体和9名个人中,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陵上新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吴光潮入选。
一元钱能够干什么?或许你想不到,在杭州建德市乾潭镇陵上新村梅塘自然村,村民花一元钱就可以看病。因为看病只收一元诊疗费,加上医术医德广受好评,75岁的吴光潮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一元村医”。
吴光潮(左)。新华社 图
医者仁心,一元诊费半个世纪不涨价
村卫生室位于村口的半山坡上,绿漆白墙瓦片顶。就在这里,吴光潮一守就是半个多世纪;陪伴他的,是笔直屹立的水杉树,还有淳朴的乡亲们。
吴光潮和村民一直有个早上6时的“约会”。之所以这么早,是因为村民来看个小毛病后,就能赶去工厂上班。村民们的看病费用,从开始的5分、1角、5角,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末期的1元钱,包括诊金和药费,从此再没有涨过价。
图为吴光潮的桌子上摆放着诊费盒和农村医生手册。
许多人都好奇,吴光潮行医为何只收一元钱?“那时候我靠行医看病挣工分,一是不愿意挣药费上的差价;二是看到有人困难,就自掏腰包贴补。”在吴光潮看来,医者仁心,选择了这一行,必定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后来,因“一元村医”名声在外,吴光潮更觉得不能涨价了,他说:“我反正有退休工资的,吃吃用用都够!”
乾潭镇卫生院曾统计,近3年,梅塘村卫生室每年的就诊人次都突破。除了政府补助,吴光潮每年还从个人收入中,拿出几千元补贴卫生室。
为了让村民看病少花钱,吴光潮经常自己上山采草药替代部分西药,也会把这些草药处理后,免费分发给家庭困难的村民。
他还有自己的几种独门绝学。如腮腺炎,农村称为“猪头疯”,严重时甚至需要花费上千元的医药费。吴光潮医生不用病人花钱,只要用火柴在某个特殊的穴位烧一下,就能很快让病人恢复健康。此外,他还擅长针灸、拔火罐等绝学。这些年来,吴光潮以中草药治疗黄疸性肝炎、肾炎多达余例;抢救中毒、危重溺水、肝炎60余例。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本村卫生预防、健康教育、水改、路改、厕改等工作,使得当地传染病也得到很好地防控。
自行医以来,吴光潮每天起早摸黑、兢兢业业、随叫随到,基本上解决了小伤、小病不出村,使农村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都能在卫生室解决。在这50多年间,低廉的价格和几十年如一日的贴心医治,使吴光潮名气越来越大,现在附近的村民碰到头痛脑热都喜欢来找他。
年7月21日,多位村民在卫生院门口等待诊治。中新网 资料图
扎根基层,病人治好的时候最高兴
回溯伊始,吴光潮说:“偶然中也有必然。”
年,20多岁的吴光潮在村民们的推荐下,学医当了“赤脚医生”。这一做,就做了50多年。
“有不少同行都中途放弃了。”因为干村医太苦,收入也不多,吴光潮说,“要随叫随到,有时饭吃到一半,只要一个电话,就得放下碗先赶到卫生室。那时候别说药费了,有些穷苦人家连出诊费都拿不出来。”
也有卫生院、医院想来“挖”技术精湛的吴光潮,但他都婉拒了:“我土生土长在农村,乡亲们需要我,我怎么能离开?”
吴光潮。新华社 图
吴光潮的老伴柴婉珍也已年逾古稀,因为老吴很少在家,所有家务都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这让柴婉珍时常觉得不是滋味:人家都要把家里管好的,他不管的,医院里的东西都丢掉了,但他都捡回来。
生气之余,柴婉珍更多是担心老伴的身体。她告诉记者,老吴回家休息时,才会感觉到累,但只要一回卫生室,他就立刻恢复精神,坚持坐诊。
妻子对他说,你不要干了,70多岁了,还有几年好活。他说:我爸爸94岁去世的,我也90多岁好活,我吃得消干,还是要干。
老吴的执着,慢慢改变了他的家人。大儿子吴国祥是镇中心卫生院的牙科医生,早在几年前,私人诊所就想高薪“挖”他,但都被他一口回绝。因为“父亲跟我讲,现在基层缺少医生,你要留下来”。
50年,一个人,一间诊室。在老吴眼中,这里不单单是他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与村民感情的纽带。他说:“我不会钓鱼,不会搓麻将。不干我做什么,睡在床上睡不牢,还是这样好,跟大家天天见面。病人治好了,感谢我了,那个时候我最高兴。”
行医一生,还有很多年可以干
为了更精准、更有效、更广泛地去帮助别人,吴光潮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除了在家勤勉的自学,医院、学校进修学习。年在乾潭区半农半医班学习一年,年医院进修一年,年又去建德市卫生进修学校学习,求学时已50余岁,知天命之年。
吴光潮为严州中学60级校友。浙江省严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