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茗边聚焦建德苞茶系列报道之一建德苞 [复制链接]

1#

建德苞茶,我们为它设计的广告词是:德行天下,含苞待放,只为有情有义的你;建德苞茶,人生长相伴!设计这句广告词的时候,还没有听到建德被评为气候宜居城市的好消息。现在看来,这一句“建德苞茶,人生长相伴”算是说对了!在最适合居住的城市里,人们的生活节奏一定是慢慢的,诗意画卷的山水环境里,在享受阳光、新鲜的充满负氧离子的空气的同时,再拥有一杯茶是最好不过的了,以新安的山水画卷置一方茶席,让这个宜居的城市与茶生活美学搭上边;呈现一幅以礼部尚书章懋巡江南题诗的画卷:“舟过新安江,鼻间皆茶香。清风吹绿波,壶中养心汤。”完全是可行可能的。

在那个新建的“建德苞茶”品牌体验综合体徘徊寻觅畅想。建德,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新安山水的名气留给了古徽州,它拥有一条新安江,也拥有造就千岛湖绮丽风光的新安江大坝,当新安江水库的名字被千岛湖所替代以后,这座明明倚靠千岛湖、拥有千岛湖近三分之一的资源,而且还坐拥一条完整的新安江的城市在与世无争的低调中只留下了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字:“建德”。

这样的惆怅,一如晨雾弥漫的新安江,这明明是一处别无他处的诗意画卷、人间仙境,可却被人们忽略了。同样被忽略了的还有那个5万年历史的“建德人”的遗址,5万年的人类文明史,年历史的建城史,建德:睦州、严州府、梅城……历史在风雨飘渺中只留下了一座让人安身立命的城池……一座足以让人肃然起敬的城市却平庸得如普通的县城小镇!我们多少有些心有不甘。

有一句:浩荡新安江,幽清建德茶!撩开历史的帷幕去寻觅建德茶的历史,唐陆羽《茶经》中记载的中国八大茶区之一的古睦州,指的便是建德。在《茶经》里,一句“睦洲下”,让古睦州之建德茶蒙上了千古奇冤,不知道陆大师究竟有没有到过睦洲?唐时茶文化中心在湖州长兴,一座大唐贡茶院,人们热衷于紫笋茶,热衷于阳羡,文人墨客们热衷于顾诸山的竟陵盛会。在人人争说紫笋茶时,睦州便被冷落了,加上陆大师的那一句“睦州下”,在斗茶盛行的唐或宋,再也没有人敢拿它去与紫笋茶与建瓯的团茶媲美!宋代的范仲淹是到过建德的,公园年(又说是年)被贬至睦州任知州,这是范中淹仕途升迁尤为特殊的一年,权倾朝野的刘太后驾崩了,一直受太后打压的范仲淹终于得到了新皇的赏识,刚被重用又被贬,范仲淹此番睦洲赴任,以带有那么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的人生无常的自嘲与世事不争却又一万个不愿的无助。他写下的那一首《潇洒楼》:“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表面看来说的是茶,实则是他的心事,宠辱不惊的人生里终还有些期待。范公匆匆地到睦州,又匆匆地离去,在睦州呆的时间并不长,远离了庙堂之高,现在是处江湖之远,进亦忧,退亦忧,忧国忧民之心不改,闲看春山茶事忙,却想着“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理想是留给时刻准备着的人的,天助、人助、自助,希望的新芽在时机成熟时总会萌发!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范仲淹为建德留下了这一幅诗描的春山茶事图。春山半是茶,又一次做实了古睦州是中国古代八大茶区之一的史实。

茶入了范公的法眼,说范仲淹也是喜欢茶的,应该不假,要不然他也写不出“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这样的巨篇。建德人说,范公在建德时建过龙山书院,与龙山书院齐名的另一处圣地是玉泉寺,为佛教净土宗五祖少康所建,据传范公在公务之余,经常与玉泉寺的法师一起种茶、品茶、悟茶,人们将范公与法师所品之茶,谓之为包茶,“包”取其包容之意,将佛法中的感恩、包容之心结缘于大众,化解戾气,发挥正气,成就和气,并说这是建德苞茶之历史渊源。这是传说,不是历史。我们更愿从“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的诗句中来续起建德苞茶与范公的渊源,从范公的“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名节中寻找新安茶道的精髓: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一杯茶里是心里的坦荡,德行天下,含苞待放,只为不变的初心,这是大德;先天下之忧为忧,后天下之乐为乐,这是大格局、大人生;含苞待放,只为有情有义的你,这是中华茶礼“客来敬茶”里抽离出来的茶德,茶无不奇,主敬客诚,如果还做不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的人生豁达,学着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也是不错,所以我们说,建德苞茶,人生长相伴,有情有意的人际与人生,总会遇见福佑的惊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