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爱心救助 https://m.39.net/disease/a_5496912.html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胡媛媛文/摄丰畈村是建德市大同镇人口第一大村,有常驻人口多人。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丰畈村从改善人居环境着手,推动垃圾分类从“攻坚战”向常态长效制度化的“持久战”转变,丰畈村也从垃圾四处可见转为村貌风景如画。年丰畈村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建了文化礼堂,完成了林家桥头游步道建设,打造了美丽庭院示范带,村庄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今年,村里又计划投资近万元,提升文化礼堂周边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后,道路通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村民们赞不绝口。硬件的改善,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提高村民的素质,自觉做好门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和垃圾分类。日常生活垃圾一百多种,要分清楚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确实不容易。接受过一定教育水平的普通群众尚且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很多留守村里的老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做好垃圾分类更是难上加难。“以前大家接受度确实不高,垃圾桶也配备不到位,但现在随着‘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宣传的一点点推广,镇村两级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给我们配设备,我有信心可以做好。”童雪琴是丰畈村妇联主席,也是村里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这个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女同志在谈起现如今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信心满满。“我们有一支西乡巾帼服务队。各个村的姐妹们交叉互助,你来我村里讲课,我去你村里讲课,把老百姓们集中到文化礼堂培训,还印制了很多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上门发,发的同时去踩踩桶指导农户分类。现在大家分类的准确率提高了不少!”除了西乡巾帼服务队的宣传,村两委成员也每月上户检查评比,评比的结果在村委会公示栏张贴着。“党员垃圾分类红黑榜”“村民代表垃圾分类红黑榜”,黑榜的亮亮相、红红脸,红榜的给予物质奖励,几个月下来,大老远看着村干部走过来,村民都会快步小跑回去看看垃圾有没有分对。大家自觉分类的意识越来越强。“以前我们村地大、人多,自然村分布又散,村庄卫生很难搞,每次镇里检查排名都是吊车尾。现在通过村里西乡巾帼服务队助力垃圾分类的宣传,结合我们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志愿者包干踩桶、分片检查,老百姓不仅自觉分垃圾,还注重庭院卫生保洁,村庄环境卫生确实改善了不少。现在我们都不担心镇里暗访了!”村书记周秀平自豪地说。西乡巾帼服务队、党员志愿者等队伍共同组成了丰畈村里的“红”力量。在这些队伍的帮助下,村民的垃圾分类越来越分得好、越来越分得准,美丽乡村也迎来新篇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也得到有序开展。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