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的这两年,很多计划都按下了暂停键。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生活渐渐恢复常态,但还有一些人,一直在为我们守护这“岁月静好”。
徐安是一名刚入职1年的年轻护士,在疫情防控隔离点工作的她,深深感受到了特殊期间的温暖。
继一个月前刚完成隔离任务,年1月14日,徐安第二次进入隔离点工作。她说从接到通知去隔离点的电话到更换着装正式进入工作状态不过24小时。去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老师们熟悉环境,了解工作流程,交接完后这地方就“当家”了。
“很快,我们迎来了一个航班的隔离人员,大家都井然有序的下车,巡特警帮我们维持秩序,每一个人都完成信息核对,测量体温,然后核酸检测。由于本地政策与隔离人员前往下一站目的地的政策会有出入,常让我们增加许多工作,不过大家都很团结,很多活都帮着干,无论多晚,都有人陪着,让我感觉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徐安说,这是她们在隔离点的常态工作。一个航班接收完后,楼层刚整理好,就会迎来了第二个航班。
疫情无情人有情,无论是来自隔离人员的感谢,还是来自队友们的互帮互助,都是满满的感动。
徐安至今还记得,那天在建德解除隔离的18名北京人员收拾好物品有序离开,车上点完名,告知他们注意事项后准备下车。此时,一位阿姨双手合十对她说了一声“谢谢”,眼泪在她眼睛里打转。
“这位阿姨多年没有回中国了,这次回来是看90多岁的母亲。还有一位大哥对我半鞠躬说了声谢谢……当我们走下车,车上所有人都对我们挥手说再见,那一幕真的很感动。短短相处14天,有的只是门边或者电话里有过接触,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我们长什么样,却在离别的时候流下感动的泪水。”
与徐安一样,医院定期都会选派医务人员支援市级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
综合病区的护士秦若然,已经是三次进驻隔离点的“老员工”了,她说虽然工作流程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每次还是会有不同的问题。比如接到境外航班时,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问题。
“我们通过按需改善伙食,寻求专业翻译人员解决问题。比如遇到未满周岁的小宝宝或者连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这类密切接触者,都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