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鸡屎藤还能吃儋州人好奇怪 [复制链接]

1#

▲儋州传统小吃:鸡屎藤馍(来源儋州市文化馆)

儋州的美食家族中,有一种名字不甚好听,但味道相当可口的小吃,它就是鸡屎藤馍。鸡屎藤馍,是以一种叫鸡屎藤的植物和米粉为原材料做成的美味小吃,儋州人历来习惯吃鸡屎藤馍。

鸡屎藤,也叫鸡矢藤,为茜草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鸡屎藤”一名首次出现文字记载是在清代何谏《生草药性备要》中。鸡屎藤无毛或近无毛,基部木质,多分枝,揉碎后有恶臭。生于溪边、河边、路边、林旁及灌木林中,常攀援于其他植物或岩石上。鸡屎藤一名之所以带上“鸡屎”二字,是因为鸡屎藤叶子捣烂有臭气,人们才给它起这样的“难听”名字。鸡屎藤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海南气候炎热,非常适合鸡屎藤生长,特别是春夏季节,鸡屎藤叶被采摘后,再过不久又有新的叶子长了出来。鸡屎藤在春夏繁殖快,长得相当茂盛,在秋冬稍微长得慢一些。

鸡屎藤味甘、微苦,性平,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补气补血、促进消化和驱蛔虫等多种功效,因而向来有“民间土参”之美誉。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鸡屎藤)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这说明鸡屎藤早已被做成粉末做药用。

儋州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将鸡屎藤引入到食物里,做成鸡屎藤馍。鸡屎藤馍制作技艺的起源时间,今天已无法考证。儋州历代方志没有关于鸡屎藤馍的记载,但根据调查,儋州民间在农历三月三节吃鸡屎藤馍的习俗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传统的鸡屎藤馍制作,要将鸡屎藤叶清洗、晒干或晒半干,以祛除叶子的腥味,保留鸡屎藤的纯香,再研磨成碎末。将一定比例的粳米、糯米,经清洗浸泡两个小时以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再把磨好的米浆与鸡屎藤叶碎末搅拌均匀,反复揉捏成团,再搓成一个个小圆状,最后将捏好的鸡屎藤馍和红糖、姜片、红枣、枸杞等一起煮熟即可。

传统的鸡屎藤馍制作要经过采摘、挑选、清洗、晾晒、研磨、洗米、碾米浆、混合搅拌、熬煮等12道工序。由于工序繁杂,现在很多家庭嫌麻烦,已经不再自己制作鸡屎藤馍,而是到市面上购买现成的,所以传统的鸡屎藤制作手艺也越来越不被人们所熟知。

每年农历的三月三节,儋州人习惯吃上一碗鸡屎藤馍,这不仅为了益气养身,还蕴含着“辟邪”的特殊意义。目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儋州鸡屎藤馍越来越受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